描述
work
architecture
The mystery above connects every waking moment, daily life forms the underlying structure;Perceiving all the creatures and all the things, brings us back to the indigenous island mindset; through natural light glimmering on an ancient structure, we trace the source of natural architecture with our bodies.
時刻連結祈天,日常構成主體 。
感知意念天地,回溯島中心神 ;
古老光體觸發,自然建築溯源 。
“I was living in the waterfall. I walked alongside the waterfall to school, we didn’t have any classes though, we were just moving stones, always, moving stones…and an earthen wall put together with our own hands, there were many cows, there was cow dung in the earthen wall.” Ina, reminisced of her youth. “The ground was full of stones. We were farming using malapaliw (Amis system for exchanging labour) - today we help you farm your fields, tomorrow you come and farm ours.” Another elder traced back through his early school memories. On his way to school, he would make a trap in the river using fishing baskets weaved out of yellow rattan palms and bamboo, so that he would have food to bring back home after school.
These experiences shared by the elders inspired further immersion in this natural setting, leading me to share my building designs through online channels, calling out for a like-minded fellowship of fearless nature-loving warriors to join with us, to retrace back through primitive construction methods, regenerate this historical site, and in doing so, gradually manifest our own dreamscape...
This work was realised in Hualien, East Taiwan, where tribal mountains are surrounded by rice terraces that are irrigated by ancient canal systems, forming the scenic backdrop to which Amis, Hakka and Minnan building styles and materials have blended together over time. Following and respecting local tribal wisdom, we entered the forested mountains with the guidance of the community elders, collecting building materials such as bamboo, thatch, rattan, stones from the riverbed, recycled underground clay dug out for the foundations of a neighbouring house and rice husks from the village rice mill. Performing architecture as theatre, we held ongoing natural architecture workshops throughout the pandemic, sharing the various natural building methods we had learned for building. We formed an improvised temporary collective to welcome an idyllic daydream of shared working life, carrying out a series of daily experiments, immersed in creation with natural materials and everyday play. Nomadic companions from all over settled there in the moment, where they experienced the knowledge passed on by tribal youths and elders, the foraging of wild plants, the harvesting of organic rice, fruits and vegetables. The volunteer chefs put their body and soul into the collection and preparation of food and drink, the nutrition transforming into a powerful energy as we absorbed the spirit of the mountains. Companions, artists, photographers and directors recorded everything as it happened. We lost ourselves in the theatre, inebriated, learning and moulding together. To all, my deepest gratitude.
I n a : 「 我住在瀑布裡面,上學走溪邊的路,我們那時候沒有上課啊!到學校就一直搬石頭、一直在搬石頭 . . . 和一團一團土做的牆,很多牛、牛糞也在牆裡面。」「 地上都是石頭,大家一起種田malapaliw( 阿美族語換工之意 )的時候今天種你的家,明天來我的家一起作 . . . 」耆老回望著日治時代的小學記憶,老頭目在上學的時候會在溪裡放置竹片黃藤編製的魚簍作陷阱,下課了正好帶食物回家。認識自然的心願,透過建築手稿在雲端發送訊號,邀集意象自然的義士夥伴一起溯源建造,夢景逐步顯化 . . .
基地座落台灣花蓮,部落群山環抱古老水圳灌溉層疊稻田,以阿美族與客家、閩南多族融合時代更迭的場景,我們依循部落山林智慧,透過多方耆老支持與指引進入山林,採集群竹、茅草、黃藤與溪床上的石頭、回收基地現場的工程地底黏土與村中碾米廠的稻殼,以建築劇場為本,在疫情期間持續進行自然建築工作坊,分享自然工法探造家屋,建立臨時組織共同形塑日夢般的勞作生活場景,進行一系列日常實驗。在自然材料與日常遊戲裡沈浸創造,透過各地義士遊牧夥伴的參與,經驗部落青年與耆老們所傳遞分享的自然知識、野菜採集與有機稻米和蔬果,義士廚師們奉獻身心,讓我們在食飲中領受土地山靈的奧妙,將滋養轉化成力量。由共同生活的夥伴、藝術家、攝影師與導演紀錄當下。彼此交融學習,陶醉其中,感念獻上。album art / field study / design
自然建築溯源計劃
( 花蓮富里永豐國小_原住民新校園運動 )
C I l a m I t a y
吉 拉 米 代
C i 複數 / L a m i 根 / t a y 語助詞
阿美語 意旨 _ 大樹根
雨,墜落成湖、成河
祂進入土壤,進入種子,進入光
祂,吸收、膨脹
祂,張,再奮不顧身
進入,進入力量收受,交集轉化
形變,自種子的初始
至,密密札札的樹根
樹根著於岩石土壤,枝葉生於光照。
此地環山,坡坡田景;
族人們辛勤耕作,在採集勞動中,
自山林間形構一圈圈與天之作,
行進島嶼的部落日常。
/
如同正在土地深根的種子與樹根枝幹,我們將自初始,認識自然物如何透過人為的邀請與細細勞作,進入日常中的運用。你將透過 C I l a m I t a y 部落頭目耆老與族人的分享,經驗著傳統竹木構造原型,透過藝術家自田野駐地的創作成體,透過手稿,我們將帶引一系列自然建築工作坊,作為未來土屋建設基礎材料認識與實際應用。於勞作學習過程,一同經驗交集於枝幹、黃藤處理、煮竹與編織以及石灰養成與當地稻殼集合竹編土作牆體的物質轉化力量。
甲骨文之 ' 藝 ' 源為雙手捧著樹苗的姿勢,或將樹苗種植於土地的形狀。意為 ' 種植 ' 即培育事物的最初階段。承自生存與分享的原始力量。此次 2 0 2 0 原住民新校園運動 x 自然建築溯源計劃,勞作自然土屋群將座落於花蓮富里永豐國小的土地上。透過你的支持參與,將共同形成駐地而生的自然建築群像。時代演進,物物交集轉化,進入生滅,而那些曾被遺忘的光體事物,在這座島嶼仍留存著;自祖靈示現的日常與神話、自農人的田梗波光、自聖杯光影、自獵人珍重翼翼腳步、自土地而出的吟唱力量。
此刻,四方無不真切追尋著祂。我們看見,感知所有天的行進痕跡,所有自然,自世代傳承。意願將引領我們,留下此刻,所有 生的 痕跡。一步步,一點一點的領受,祖先群靈智慧。透過此刻交疊踏實勞作,彼此力量交換與承接,永豐國小未來將轉型為實驗小學,部落孩童們,亦將感知著每一位參與建造夥伴們的奇異力量。
遊
牧
基
地
全
區
勞
作
範
圍
造 :土 土 室
拾土,造室,造器
保留基地一座荒廢四層水泥水塔,
一樓入口牆面由藝術家創作設置部落雕塑牆,
水塔一樓室內空間作為窯室,
連結樓梯通往二樓閣樓。
進入水塔二樓室內空間,作陶器博物室;
正立面位以玻璃牆顯示博物室內部,
連結一樓雕塑共為整體。
水泥水塔三樓部分
為屋頂玻璃採光與維修清潔通道;
將設一座簡易扶梯維護。
/
主 結 構
延續部落傳統工法,採本地柳杉作為樑柱結構。
柳衫 - 先用刀去除表皮;彈出墨線,
裁切,兩兩相對,確認密切交合;
整修磨致溫潤。
入山採集黃藤與七里香;
黃藤 – 原生種棕櫚科,莖強韌彈性;
立柱上樑後,以藤編與木榫結構束髻編織,
繫結纏繞藤皮固定於七里香木榫上,
連結作用於各樑柱交接點;
每處使用三條藤皮綑綁固定。
山 牆 式 屋 頂 結 構
部落竹材為桂竹與綠竹,延續部落傳統採集。
探索竹材永續性,將建置一座煮竹槽,透過柴火與水燒煮,
過程使竹材中的糖份透過水與高溫進行糖分稀釋轉化作業,
作殺菌防蟲;煮竹槽與作業系統,
用於未來部落屋舍群與竹構物質防腐轉化。
一樓紅色域,示土玄關,
設雕塑人形手持器物,示現日常
二樓紅色域,示陶器博物間,
設玻璃顯影,映照心神作物
自傳統土塑容器形體意象衍生造土器室
東側開一扇陶器形體的土雕塑門口
淺通道,透光,拂樹叢微風
入口左右兩側皆呈現傳統土塑器物
形塑厚實土造門框
內部紅色域,示淺浮雕土牆範圍
實際內容將透過藝術家部落田野踏查
採集傳統技藝與日常勞作的圖象
進行駐地創作
故事牆上敘述傳統製器與島民日常勞作
造 :部 落 教 室 入 口 引 道
原始動線不明,遇雨泥濘難行
部分步道中斷,不符動線需求
造 :
戶 外 集 會 所
/
射 箭 場
/
食 物 花 園
/
魚 祭 場
基地上兩座由部落頭目耆老、族人與部落青年
依循傳統智慧技藝,顯化神聖的物質力量
自農事播種初間
自收穫感謝仰天
祖靈在那無所不在的光影中會晤
自部落牌樓與兩棟傳統屋的中軸
遠方可視現入口處的莖柱
傾狩獵心神專注;寓天地無限給予
場景進入地底,感知覆入之境
沿芋頭的莖葉紋脈作構造原型
感受包覆,再漸漸露出地層,漸漸 透入光景
以竹、沙、土石、稻殼與石灰包覆
成體自手手相連的片刻
致敬 : 部落傳統屋
建置食物花園與漁祭場,建立部落教室群舒適微氣候與生態多樣性,漁祭場週邊移植野菜建立綠帶,藉以調節水溫,建置水循環系統,建置自然石陣,提供魚群棲息,模擬野生環境,建立友善親水坡度,與食物花園相連構成整體視覺。
種植地於未來戶外集會所周邊,此地土壤現況黏土質偏高,於基地一隅設置堆肥箱,將學校廚餘轉化為有機肥,進行土壤改善,協助種子作物吸收友善養分。以樸門永續系統(permaculture)厚土堆肥法,透過永續農作建立食物花園。部落教室區域及魚祭場周邊移植各類原生種可食用野菜植物,提供孩童辨識指認與炊煮,進入傳統採集的日常勞作。結合地景,種植可食作物如芭蕉、黃肉木瓜、香草、辣椒 . . . 提供學校師生的實驗米餅香料,酵素汽水與各種日常食飲探索。
食物花園地景製作期程,邀請師生與夥伴參與樸門農作,解說作作中之細細,以螺旋結構結合泥塑組成「可食地景」構造能量有助未來孩童師生農作樂趣。
造 : 部 落 教 室 入 口 牌 樓
入口處的基地內已設有兩棟傳統屋。
垂直向面設兩根木柱,藉以顯示部落八個年齡階層。
/
合作顯化此刻部落年齡階層之心神物物
/
吉拉米代部落階級制度
1Kakita'an 部落頭目,最高管理者
2Lofang 部落耆老
協助頭目管理部落事務及會議
3Mamanokapah 青年之父
管理以下的青壯年階級
4Kakanokapah 青年的兄長
配合青年之父執行相關事務
5Cipo'otay 帶刀者
執行祭典及管理青年與青少年階級
直接受命於頭目指揮
6Lakacaw 協助帶刀者執行相關事務
7Tokelor 執行帶刀者賦予之任務
為年齡階級最低階
8Pakalong'ay 實習階級屬於未成年階級
/
青年之父及青年的兄長共 8 個年齡階級
1Latengah 青年之父
2Lkomod 團聚的力
3Lacakat 上升的力量
4Lakolong 公牛的力量
5Latokos 大山的力量
6Lasetik 敏捷的力量
7Latayling 管理的力量
8Lcomod 入神的力量
部 落 牌 樓 鐵 雕 門 手 稿 與 意 向
最底部,以阿美族母愛圖騰,顯化土地之愛
方中嵌入建設期間,於小學中修剪之龍柏枝木
龍柏心材中有著神奇紅圈
如同母體孕中生兒
邀集部落與遊牧夥伴至鱉溪拾石
以回收鐵鑲入當地
經雨水沖刷滾落出生的麥飯石礦
注入自然,交織力量
礦石上部透過舞蹈圖騰接引形長,部落種植的有機稻米原型
成體
層層示現寓意
進行鐵件切割與拼組
/
合作顯化部落日常景
將手繪圖說進行立面生長
擅長混合多種不同媒材進行創作
對材質本身無窮的潛力抱持巨大熱情
勞作於島嶼與異鄉大陸,並將感知
透過身體之動
作用探索火與金屬物物的凝結狀
造 : 石 山 景 與 四 方 精 神
/
孩子
你將進入一座智慧知識的山
自小小的火
自日夜的生長
自耆老的吟唱
自野草的辨識
自傳統的醃肉
自山石流水
自編織的竹片
自專注的弓弦
自動物腳印、氣息
自
所有 所有
自
願意之刻
那一刻
就進入了
你將進入傳承
透過習作勞動
兩座岩石
是吉拉米代族人與各地遊牧夥伴
自溪河
為你取石建造
願智慧知識
願自然、祖靈
與我們同在
願
基如
盤石
拾 石 記 - 吉 拉 米 代 的 溪 河
一天,基地環境踏察的上午。與耆老獵人們上山,沿途溪音細細,遇見樹根前的一座岩石。按下快門,任著溪水與意識流動飄散,連結那片等待復育的校園基地;水邊,眼前獵人腳步如此踏實安穩,入山不久,他不經意說著:早上,山豬來過!我轉身探察那片土地,意識著自己內裏渾頓空無,交錯著獵人的敏感覺察,城市出生的孩子,正在山林裏感知著如此奇異奧妙的自然,藉由此刻,慢慢認識這座島嶼的原初,聆聽獵人向山的吟唱,奶奶舉杯喜樂回返著祖靈的歌、他說:他的名字是辣椒,因為在辣椒田裏出生、他的爸爸媽媽在這棵樹下約會,回程他取了一圈圈的黃藤;頭目看著我的腳步,教我怎麼走山裏的路,他探查著源頭水,為了接引那道自然力量;另一個他,牽引孩子進入母語的神聖劇場,一切一切映照著火裏的光,映射著族人杯中的祖靈光影,這之間,物物如實,踏實。第一次,終於感覺檳榔烘烘的熱,像是他們集中向上的意識。
校門入口意象,早年設施未輸入部落精神,
基地安全需求增設防護鐵桿,故出入有礙。
/
保留基地原有水泥構造作為基礎
附生一場公眾藝術行動
以溪水岩石作為部落族人的心神祝福
入口處後方,延展兩座小土椅作等候接送區
建造初始
敬邀族人小童拾石
族人與藝術家將石頭禮物組組進入校門的入口意象
敬入力量
/
精 神 柱 - 吉 拉 米 代 的 日 常
自吉拉米代日常勞作為概念發展的藝術行動
進行部落肖像計劃
從中選取概念意象,進入繪畫作,形塑成體。
保留原有四方立柱,於柱的四方端,附生注入四種部落族人的日常;藝術家將進行田野踏察,發展以吉拉米代四種角色為原型的肖像計劃,力量顯示:豐收小米的奶奶、編織竹器的耆老、出發前的獵人與犬、小男童坐在媽媽腿上身旁站著姊姊。自小米 / 奶奶 / 竹 / 耆老 / 獵人 / 犬 / 男童 / 母親 / 姊姊,其中顯化的9種力量原型,將示現人與自然與天交集勞作,誠盼精神長駐。
造 : 土 廁 所 與 淋 浴 室
它們,使人投入
基地上有籃球場,籃框通道
物質抵達了另一處精神世界
沖水馬桶亦是,它們存在、靜候
自彼此的物質力量
動作進入昇華或終結
將一切入往神秘
具備相似特質的物體
將比鄰靜候
幻化物物間生存轉化的身體片刻
放下排除清理,連結山泉力量,向上洗淨身心
/
承襲部落傳統工法,採本地柳杉作為樑柱結構。柳衫 - 先用刀去除黑色表皮;彈出墨線,裁切,兩兩相對,確認密切交合;整修磨致溫潤。入山採集黃藤與七里香;黃藤 – 原生種棕櫚科,莖強韌彈性;立柱上樑後,以藤編與木榫結構束髻編織,繫結纏繞藤皮固定於七里香木榫上,連結作用於各樑柱交接點;每處使用三條藤皮綑綁固定。部落竹管牆面結構。採集:黃藤、桂竹、綠竹、七里香;融入吉拉米代稻稈製作土牆與屋頂,耆老藤構編織傳承。
感知,依籃球場線體界,衍生而出
造 : 一 座 佈 告 候 車 亭
無遮蔽處,無座椅,佈告欄年久失修
/
休息 避雨 等待 移動
佈告部落裏的物質與精神
連結部落內外部土地世界
自過去口述歷史與物質創造中敘事神話,人們造器以雕刻、採土以泥塑、竹編以作器、吟唱以傳遞、種植以釀造、採集與天進入衣食。種種以身體經驗進入自然與天的勞作,唯有透過真切心神進入土地山林,進入部落語言與敘事概念,自這座島嶼自這塊土地為初。藝術家進入吉拉米代,透過自然、耆老、奶奶、獵人、族人,將其交集感知,線索紀錄;顯現一切天引之物,作為此刻吉拉米代的地誌。以故事採集作為前身,將其感知與意境心神進行敘事;轉化過程,進行意念視覺化的顯體勞作。
以中軸向外部擴展,軸心設一鐵板作磁鐵零件 - 吸附;左右兩側,以及下部石土座椅上方一條長條帶狀線,設陶板部落敘事牆,以淺浮雕成體,鑲嵌其中。
傳 統 屋
青 年 集 會 所 與 廚 房 檢 修 與 廚 房 增 建
/
茅草採集梳理與屋頂新增鋪設
屋內樑柱黃籐結構編織與檢修
感 謝
存 在
2 0 2 1 0 2 0 1
夢 遊 者
敬 上
/
/ 時 間 /
地 三 發 招 募 期 程 ( 活 動 已 結 束 )
2 0 2 1 年 4 月 、 5 月 、6 月 、7 月份
此次自然建築勞作最終期程
2 0 2 1 年 4 月 1 日 至 7 月 3 1 日
/ 夥 伴 邀 請 招 募 人 數 /
2 0 位
/ 參 與 周 期 /
最短參與期程,兩周 ( 共 1 4 天 )
前 1 1 位報名夥伴,提供室內帳篷
另設有野地營區,可自備野營裝備
第一個週一,下午報到
第三個周一,中午離開
若相見歡,歡迎提出長期學習申請
歡迎,回返。 感覺建築行進狀
/ 勞 作 時 間 /
每周二 至 周六 為勞動日 ( 共 1 0 日 )
上午 0 9 : 0 0 - 1 2 : 0 0
下午 1 4 : 0 0 - 1 7 : 0 0
周日 為休假日
自由享受美麗峽谷
/
為造屋夥伴勞作運行
廚娘與廚郎,將作特殊勞作時段
/
/ 志 工 福 利 /
1
提供三餐,素食為主
米飯是吉拉米代的自然米
蔬菜瓜果部分由部落提供
我們回收校園剩食,部落偶爾加菜
在不浪費前提下,不排除肉食
但,與素食分開料理/
休假日不提供伙食 ,限定範圍內可自由使用食材2
/ 住宿 /
前 8 位報名夥伴,提供室內帳篷
搭營於小學教室,需自備睡袋、枕頭套
( 我們提供單人帳、睡墊、枕頭 )/
室內若額滿,我們將事先告知
因校舍範圍有限,已另闢野地營區
敬請自備野地裝備 :帳篷、睡墊
將搭營於指定戶外竹林、梅園或檳榔村3
部落位於縱谷,春季日夜溫差
務必備妥保暖與夏季衣物、泳衣褲
請自備餐具、水杯、水壺、盥洗用具、
拖鞋、防水手套、耐髒的工作衣與工作鞋
如須預防蚊蟲叮咬,請自備防蚊液
山林日常,務必攜帶頭燈
/
自然建築溯源計劃,仍需募集徵求相關工具
/ 倘若您,家中有閒置以下工具 /
工作抹刀、老虎鉗、小型電鑽、水桶、帆布
歡迎攜帶,提供現場支援 !
4
自然建築相關課程
日常中的藝術勞作
自由太極拳工作坊兩位計畫主持者長期浸盈建築劇場、藝術、音樂與文學
引領可能時不時,於天線一瞬間,發生 !
不定時穿越的部落古調歌者 !
以及神奇夥伴們的奇妙相遇火花!/
關 於 交 通 資 訊
/ 報 到 與 返 家 /
提供富里火車站至基地之交通接駁
開工前一日,第一個周一下午,抵達富里火車站
夥伴簡介環境與勞作內容,一起共進晚餐、認識彼此/
第三個周一中午,送各位至富里火車站返家
/ 自 行 前 往 /
花蓮縣富里鄉豐南村永豐 8 4 號 - 永豐國小
1
為確保每期團隊人力有效運行
報名 需繳納保證金 2 0 0 0 元
完整參與後,將全額退款 。報名完成後,我們將發送確認通知信與匯款提醒 !
於三日內,敬請務必留意 e m a i l 信箱
根據經驗,信件可能會被系統丟置於垃圾桶,
請為我們多加留意!
收到確認通知信的三日內,
勞繁完成報名保證金匯款,報名才始生效 。若有需要,歡迎於 / 村夢遊牧 / 臉書中,私訊詢問
或於b u t t f l y i n g . c o m 中 j o i n u s 留言
2
此工作坊將以公社形式,進入所有日常
3
歡迎捐贈家中過剩食材、麵條、廚具、餐具等
若有餘裕願意支持自然建築溯源行動
為志工夥伴集體伙食公基金
歡迎自由隨喜
由衷
感謝
4
此刻,東部火車,有時,一票難求
請及早準備進行火車購票事宜!5
以上手稿圖面,獻上示意
實際施作,將作部分調整/ 報 名 表 單 連 結 資 訊 /
村 夢 遊 牧
吉 拉 米 代
自 然 建 築 溯 源 夥 伴
敬 邀! 廚 娘 / 廚 郎 / 小 廚 兒 !
/
摯
愛
作
菜
的
廚 娘 / 廚 郎 / 小 廚 兒
1
你感覺到,內在有一股,像鍋下剛點上的火苗。
2
你開始翻查接下來的行程
然後,決定。
3
你再一次翻開心神,確定
將自己供出
餵養一群
飽滿振動的肉身靈魂
4
你像我一樣,興奮不已!開始未來
一張白紙上
慢慢 浮現
想像在抽屜發出隱隱聲響的私家絕活兒
5
你將進入部落族人為妳搭建的廚室
茅草與竹木樑柱!
哇!茅草與竹木樑柱耶!
妳開始發現!夢裏、夢外
連成一體!
6
你將採集夥伴與小童為妳種植的蔬菜花果
烹煮,部落族人混合汗水勞作與土地
形長交融的自然稻米
7
你收到一束珍貴的藤心
用來禮敬,此刻相遇
那是部落耆老、與夥伴族人們,剛自林裏採集
準備纏繞構造的織點
妳仰著臉,定定看著樑柱
發現自然真是奧妙不已!
8
你將剛剛熱炒涼拌後的廚室
回溯了一遍
在水裏面
回想那些
止不住席席愉悅的嘴
9
你打開冰箱,翻拌著幾小時前醃漬的瓜果蘿蔔
呼喚著!來人噢!熱熱的!紅豆紫米粥!
10
說不定,麵包窯,已經蓋好!
今天,是不是來盤麵包、烤飯!
11
發現,自己的勞作,通過每個肉身
裏裏、外外
自你而出的力量,共振著,及其,一切
12
你感覺到
身體靈魂
笑得
好開心
好開心
13
你已經唱起部落小學刷牙歌
發現
吃得精光發亮盤子
與柱子和土屋
在同一條線上
意願將引領我們。
留下此刻,所有生的痕跡。一步步,一點一點的領受,祖先群靈智慧。
透過此刻,彼此的力量交換與支持參與
未來,部落小學孩童們
將感知著每ㄧ位夥伴們各自身上的奇異力量你殊著香氣
我們將吸入交融著你自那心生而出的力量
茁 壯
成 長
記下 此刻時間切片
願我們透過此刻,ㄧ起收受自然奧妙
盼形塑而出的當下相融 - 共震
/
誠 徵 愛 作 菜 !
情 投 意 合 者 ,
請 即 刻 報 名 !
/ 時 間 /
地 三 發 招 募 期 程 ( 活 動 已 結 束 )
2 0 2 1 年 3 月、 4 月 、 5 月 、6 月份
此次自然建築勞作最終期程
2 0 2 1 年 3 月 1 日 至 7 月 5 日
/ 參 與 周 期 /
最短參與期程,兩周 ( 共 1 4 天 )
第一個週一,下午報到
第三個周一,中午離開
/ 勞 作 時 間 /
每周二 至 周六 為勞動日 ( 共 1 0 日 )
為造屋夥伴勞作運行
廚娘與廚郎,將作特殊勞作時段
/
周日 為休假日
自由享受美麗峽谷
/ 報 名 表 單 連 結 資 訊 /
https://forms.gle/dmuwkPJJLnLNExo69
/
1
為確保每期團隊人力有效運行
報名 需繳納保證金 2 0 0 0 元
完整參與後,將全額退款 。報名完成後,我們將發送確認通知信與匯款提醒 !
於三日內,敬請務必留意 e m a i l 信箱
根據經驗,信件可能會被系統丟置於垃圾桶,
請為我們多加留意!
收到確認通知信的三日內,
勞繁完成報名保證金匯款,報名才始生效 。若有需要,歡迎於 / 村夢遊牧 / 臉書中,私訊詢問
或於b u t t f l y i n g . c o m 中 j o i n u s 留言
2
請自備餐具、水壺、雨衣、拖鞋及睡袋
枕頭套、盥洗用具、頭燈
/ 住宿 /
校舍範圍有限,提供室內帳篷搭營於小學教室,需自備睡袋、枕頭套
( 我們提供單人帳、睡墊、枕頭 )/
另設有野地營區,可自備野營裝備
防雨帳篷、睡墊
/
自然建築溯源計劃,仍需募集徵求相關工具
倘若您,家中有閒置 :
柴刀、工作抹刀、大鐵錘、老虎鉗、小型電鑽
亦歡迎攜帶,提供現場支援 !
3
部落位於縱谷,冬季寒涼,請備妥保暖衣物、毛帽
4
由於此刻,正值島嶼內部旅遊季
東部火車,有時,一票難求
請及早準備進行火車購票事宜感 謝
存 在
2 0 2 1 0 2 0 1
夢 遊 者
敬 上
f i l m
M E M O R Y
村 夢 遊 牧 v o . 2
吉 拉 米 代
自 然 建 築 群 像傳 統 竹 木 構 造 與
石 灰 養 成
建 築 溯 源 工 作 隊募 集 ! 造 屋 夥 伴 !
/
親 愛 的 手 心 手 背
誠摯邀請你,參與此次自然建築溯源計劃,
與我們一同經驗山林的踏實勞作,
探索學習先人們所識之傳承至今的構造源初之起。
透過部落原始的心神智慧,進入祂。/
C I l a m I t a y
吉 拉 米 代C i 複數 / L a m i 根 / t a y 語助詞
阿美語 意旨 _ 大樹根
樹根著於岩石土壤,枝葉生於光照。
此地環山,坡坡田景;
族人們辛勤耕作,在採集勞動中,
自山林間形構一圈圈與天之作,
行進島嶼的部落日常。
你將透過部落頭目耆老與族人和夥伴們的分享,
經驗著吉拉米代的傳統竹木構造原型,
夥伴( 阿沐 / 水木 )將帶引石灰養成工作坊,
作為未來土屋建設的基礎材料與實驗應用。
透過協力造屋工作隊的參與,在勞作學習過程,一同經驗交集於枝幹、黃藤處理與編織
以及石灰養成的物質力量。
此次,募集協力造屋夥伴正如溯源計劃的初始。
如同正在土地深根的種子、樹根枝幹,
我們將自初始,認識枝木,如何透過人為的邀請與細細勞作,
進入日常中的運用。/
甲骨文之 ' 藝 ' 源為雙手捧著樹苗的姿勢,
或將樹苗種植於土地的形狀。
意為 ' 種植 ' 即培育事物的最初階段。
承自生存與分享的原始力量。此次 2020 新校園運動 x 自然建築計劃
自然土屋群,將座落於花蓮富里永豐國小的土地上。
透過你的支持與參與,將共同形成駐地而生的自然建築群像。
時代演進,物物交集轉化進入生滅,
而那些曾被遺忘的光體事物,在這座島嶼仍留存著;
自祖先靈示現的日常與神話,
自農人的田梗波光,自聖杯光影間,
自獵人珍重的翼翼腳步,
自土地而出的吟唱力量。
雨,墜落成湖、成河
祂進入土壤,進入種子,進入光
祂,吸收、膨脹
祂,張,再奮不顧身
進入,進入力量收受,交集轉化
形變,自種子的初始
至,密密札札的樹根
此刻,四方無不真切追尋著祂。
我們看見,感知所有天的行進痕跡,
所有自然,自世代傳承。/
意願將引領我們。
留下此刻,所有 生的 痕跡。一步步,一點一點的領受,祖先群靈智慧。
透過此刻,彼此的力量交換與支持參與,
未來,部落小學孩童們,
將感知著每ㄧ位參與建造夥伴們的奇異力量,
交疊著種種傳承的踏實勞作。
記下 此刻時間切片。
願我們透過此刻,ㄧ起收受自然奧妙,
盼形塑而出的當下相融 共震
/
造 屋 夥 伴 募 集,
情 投 意 合 者 ,
請 即 刻 報 名 !
/ 時 間 /
第 一 梯 期 程
招 募 1 1 、 1 2 月 份2 0 2 0 / 1 1 / 1 - 1 1 / 3 0
2 0 2 0 / 1 2 / 1 - 1 2 / 3 1/ 參 與 周 期 /
最短參與期程,一週( 共 7 日 )
周日下午報到 , 隔周日早晨離開
若相見歡 , 可提出長期學習申請
歡迎不定期回返,感覺建築行進狀
/ 勞 作 時 間 /周一至周五為勞動日 ( 共 5 日 )
上午九點至中午十二點 / 下午兩點至五點
周六為休假日
自由享受美麗峽谷/ 志 工 福 利 /
1
提供素食三餐( 周日晚餐 - 周五晚餐,休假日不提供伙食 )
2
住宿
需自備睡袋( 我們提供單人帳、睡墊、枕頭,將搭營於室內 )
3
部落偶爾會帶來新鮮魚蝦與山林踏訪/ 報 到 與 返 家 /
提供富里火車站至基地之交通接駁
開工前一日的周日下午抵達富里火車站
夥伴簡介環境與勞作內容,一起共進晚餐、認識彼此/ 注 意 事 項 /
1
為確保每期有足夠人數參與 / 報名需繳納保證金 2 0 0 0 元
( 報名兩期以上,無論幾期皆繳納 4 0 0 0 元 )
完整參與後將會全額退款!2
請志工自備餐具、水壺、雨衣、盥洗用具
耐髒的工作衣與工作鞋、拖鞋及睡袋。3
部落位於縱谷,秋意寒涼,請備妥保暖衣物。
/ 報 名 表 單 連 結 資 訊 /https://forms.gle/QTgnzcV4oSnrCue66
感 謝
存 在
2 0 1 8 ╲ 1 0 / 2 5
( 四 )
p m 1 9 : 0 0
烏
托
邦
的
想
像
與
實
踐
/ 從法國到台灣的案例分享 /
在/
台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二段 2 3 7 號 ( 仁 安 醫 院 )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 村 夢 遊 牧 計 劃 }
▇ 情 投 意 合 者 即 刻 報 名 ▇
2 0 1 8 ╲ 9 / 7 - 9 / 9
{ 地 一 發 :淺 意 識 創 造 工 作 坊 }
自己所理解以外的內心世界,通稱為<潛意識>
我們對它很陌生,然而它仍然是我們
它在腦袋裡佔了70%以上的比例
時時刻刻影響著
我們的思考、判斷、決定、行為……等
意識卻常常難以覺察潛意識的存在
直覺、第六感、靈感、夢境皆屬這區塊運作
它是我們本能的創造源頭
▲工作坊所需工具是▲
身上皆俱足之眼睛、耳朵、嘴巴和四肢
▲方法是▲
文學、美術、音樂和舞蹈
▲目標是▲
挖掘潛藏每個人內心
深層裡的創造本能
【 限 定 1 2 人 / 報 名 額 滿 截 止 】
五六日的三天兩夜
依起共食共眠
沉浸在淺意識的內在奇妙森林
【 注 意 事 項 】
此 工 作 坊 以 公 社 形 式 進 行
活動全程
提供營養三餐
提供住宿
浴室提供柴燒熱水
六人共房 ╲ 區分男女
需自備個人盥洗用具
第二天課程需身着運動服裝
每位學員需攜帶一篇最喜歡的文章影印稿
預防蚊蟲叮咬 ㄥ ㄣ 請自備防蚊液
有吸收大地能量的菜和乾柴作為炊食
親愛的肉 ! 快來吧 !
一起!探索生命的更多可能/
/ 費 用 /
保 證 金 2 0 0 0 元,走 完 全 程 者 退 回
+
遊牧點 / 苗栗縣三義鄉廣盛村35鄰重河338-10號
苗栗三義人子一家村報名方式 / email ㄧ封你參加此活動的理由
+日
日
田
農
景
亮
晶
晶
{ 村 夢 遊 牧 計 劃 }
▇ 堀 仔 頭 ’ 募 集 夥 伴 ! 情 投 意 合 者 即 刻 獻 身 ▇
場景 : 台南西港農田 / 反官僚強制徵收農田強砍老樹
第一發 ’ 反道路拓寬以生態村作為抵抗
置入終極循環的生態廁所
混合間諜偵探守護神地景祈福守護農田老樹
{ 地 一 發 :生 態 廁 所 工 作 坊 }
2 0 1 7 ╲ 5 / 2 3 - 5 / 2 5
0 9 : 0 0 ~ 1 7 : 0 0
身為人
就要吃成一座山
口入的能量食物亦該排出成為大地的豐滿養分
生態廁所又名乾式廁所
大便後灑一瓢木屑或稻縠或短距乾草
讓後廁者看不到糞便,也幾乎聞不到臭味
木屑的碳將中和排洩物的氮氣
糞便中的微生物會慢慢分解木屑纖維
經過五個月的發酵和熟成後即是芳香的有機肥料
小便最好要憋住
在集中區稀釋灌溉用
管理者只要提供充足的木屑在現場
糞桶達九分滿時蓋上蓋子註明日期
然後取出靜置陰涼處
更換空桶即完成
包含糞便轉化成有機肥料之過程
都無須添加任何動作
【 限 定 1 0 人 】
三天兩夜
依起共食共眠
沉浸在竹堆與原木香噴的神奇馬桶中
夜晚在屋裏或帳篷裡
與僅存微微螢火蟲迎接月光
【 注 意 事 項 】
工事中分享彼此
此工作坊以公社形式進行
每位參與者 採自動自發的有機狀態
請自備碗筷和水杯
歡迎捐贈家中過剩食材、廚具、餐具等
學費自由隨喜非營利單位
貨幣將作為生態村的集體永續伙食公基金
若想在此過夜請自備帳篷 ▲ 睡袋 ▇ 手電筒
預防蚊蟲叮咬 ㄥ ㄣ 請自備防蚊液和雨鞋
浴室僅提供冷水洗澡有吸收大地能量的蔬果和乾柴作為炊食
混合無毒自然農法和木氣爐熱情熬製的青草茶
親愛的肉 ! 快來吧 !
我們嘗試著另一種方式探索生命的可能
邀請你妳泥 / 一起為土地盡一份心力
+
遊牧基地 / 台南市西港區西港里29鄰堀仔頭75號之16
反西港外環道開闢以生態村作為抵抗
堀仔頭生態藝術村籌備處暨台南社區協力農業CIS
或以 j o i n u s 作為聯繫
+
2 0 1 6 ╲ 6 / 1 2
▇ 密 封 或 防 水 措 施 ▇
[ 實 驗 音 身 觸 ]
▲ F R E E ▲
▲ 無 料 ▲
1 4 : 0 0
c o m e
請 進
1 5 : 0 0
l a s t e n t e r i n g t i m e入 小劇場
1 5 : 1 0 - 1 6 : 1 0
S E A L ' O R ' W A T E R P R O O F I N G
密 封 或 防 水 措 施
1 7 : 0 0 - 1 8 : 0 0
N U D E M A R K E T
一 間 不 剩
♪
地 址
夢 想 社 區
請 進 ▲ 汐止湖前街 3 8 號 1 2 樓
門前有兩棵白鐵樹 / 右方備有地下停車空間
入 小劇場 ▲ 汐止湖前街 4 2 號 / 小劇場
捷運 東湖站 轉 u b i k e 約騎乘 1 0 分鐘
2 0 1 6 ╲ 4 / 1 4 - 5 / 2 0
▇ 相 和 作 社 籌 備 會 公 告 ▇
初 發 ' 第 一 號
相 社 籌 字 第 1 0 5 0 0 0 2 號
╮╭
◖ ≣ ◗
◖ ≣ ◗
{ 主 旨 }
本會經內政部 1 0 5 年 1 月 1 9 日
台內團字第 1 0 5 1 4 0 0 4 0 4 號函准設立
並成立籌備會,茲公開徵求會員。
{ 公 告 事 項 }
▲
- 本 會 宗 旨 -
透過環境藝術以勞動狀態結合自然建築 / 地景 / 種植
劇場 / 文學 / 錄像
謀合傳統藝術跨領域文化交流
催生自然場域,在台灣島嶼內部形成
以體現實驗精神 / 集體創作之生態藝術村落▲
- 入 會 資 格 -
+
[ 個 人 社 員 ]凡贊同本社宗旨、年滿二十歲
對環境與生命探索有志者
填具入社電子申請書,繳納 1 0 0 元 社費後,即為個人社員
+
[ 團 體 社 員 ]
凡贊同本社宗旨之機構或團體,填具入社電子申請書,
繳納 2 0 0 元 社費後,即為團體社員,團體社員推派代表 1 人,以行使會員權利。
▲
籌備期間申請入會之截止日期即日起至 1 0 5 年 5 月 2 0 日 止
入會申請資料請 e m a i l 至
b u t t f l y i n g @ g m a i l . c o m 索 取
2 0 1 5 ╲ 8 / 8 開 始 至 無 限 期
▇ 村 人 漂 浮 中 ▇
[ 關 閉 村 落 ]
r e s t . t i m e
c l o s e d . t o . v i s i t o r s
▲
山人們因故
暫停生態村運行
長時間暫緩一切勞動很抱歉突來的訊息
謝謝各位的勞動意識
在未來請給我們機會
一起勞動美麗的臀辦
由 { j o i n u s }作為一切連繫
日後村人們將公布於網站中
期待未來的相遇
獻上無限的祝福
∞
2 0 1 5 ╲ 7 / 15 - 8 / 3
▇ 森 林 食 堂 ▇
[ 募集火伴 ! 情投意合者 即刻獻身 ]
F O R E S T . K I T C H E N ' S . L O V E R
[ e a s y . f o r . h a n d - m a d e . f o r e s t . k i t c h e n ]
v o l u n t e e r si n v i t e
▲
臨時
一間頹圮
浸於朽鐵飽滿苔蘚中
探尋餵養身心的火
山裏
有著柴火
炊食後便烤暖衣裳
透過拾撿保存溫度
{ 作 }
原生蕨類復育
一張食桌
一座火窯
一長廚桌
一群曬日架
一面回收帆布
以及
夥夥杯盤
依起生活食飲
{ 在 }
工事中分享彼此
全程謝絕任何貨幣交易
每位參與者 採自動自發的有機狀態
我們嘗試著另一種方式探索生命的可能邀請你妳泥 / 一起為土地盡一份心力
∞
2 0 1 5 \ 7 / 5 - 7 / 1 4
{日} - {二}
▇ 村 人 夏 遊 週 ▇
[ 婉 謝 訪 客 ]
r e s t t i m e
c l o s e d t o v i s i t o r s
2 0 1 5 ╲ 延 期
第 一 號
▇ 拾 石 記 話 ▇
[ 募集雙手 ! 情投意合者 即刻獻身 ]
N O . 1
M O V I N G . S T O N E . D I V I N E . P R O J E C T
[ e a s y . f o r . h a n d - m a d e . f o r e s t . k i t c h e n ]
s a c r e d . v o l u n t e e r s
i n v i t e
▲
為了
接引天的雨水
這裏挖掘著地表上的土與碎石礫
那是水的小徑
在那些結塊而看似不成文的土堆裏
正參雜著仍未浮現的美好
森林食堂仍如實而緩慢前行著
拾石是身與環境的連結
透過拾揀與堆集
交織成一線
又幻化
天 地 水 火 土
為一體
{ 淙流時 : 屬水 }
雨水臨來時
趁著屋頂順流而下
滲透泥土潛近食堂內預流水道
又由石礫堆中緩緩流經儲水槽
待而用之
{ 乾涸時 : 屬火 }
透過回收城市都市更新拆除觀音石
堆砌的小石山群
成為乾涸時的火爐
是風的線
依 起 生 活
【 ☩ 】
兩天一夜
依起共食共眠
沉浸在石土堆中
夜晚在屋裏
和微微螢火蟲迎接月光
募集 : 說書 / 吟唱 / 音樂人
在勞動中
為我們述說石頭的故事
【 限定 1 0 人 】
工事中分享彼此
每位參與者 採自動自發的有機狀態
我們嘗試著另一種方式探索生命的可能邀請你妳泥 / 一起為土地盡一份心力
∞
2 0 1 5 ╲ 6 / 7 日曜日
▇ 觀 O P E N J A M 音 ▇
[ 實 驗 音 身 觸 ]
r o u n d 5
F R E E
i n v i t e
+
旅居科西加島的 ' 茉葳 ' 帶 ' 默劇 ' 來
M O D E R M M I M E
▲
親愛的手心手背
可以帶 樂器 / 好菜 / 好水 一起分享
觀照自身 ☼ 觀照朋友 ☼ 觀照環境
{ 為實踐自然作息 , 請尊重村內打烊時刻 }d e a r h e a r t i l y m e a t
please come to share with us your love / music / conscious and food
feel your mind ☼ care your friends ☼ regard for our earth
{ for following the natural life system , please notice our village's close time }
Chers viandes,
s'il vous plait,
venez partager avec nous votre amour / votre musique / votre conscience et votre plat
Sentez votre coeur ☼ écoutez vos amis ☼ protegez notre terre
{ Afin de respecter la Nature , faites attention la fermeture de notre village , s'il vous plait ! }
▲
1 6 : 0 0 - 2 2 : 0 0
experiment our body with music and food
experimentation de corps, de la musique et la cusine
音身實驗
2 3 : 3 0
clean up our environment together
nettoyage l'envoronement ensemble
協助彼此清理環境
2 3 : 3 0
hug hug say goodbye
embrassez-vous en disant au-revoir et bonne nuit
抱抱互道 晚安
2 0 1 5 ╲ 5 / 3 0 - 5 / 3 1
▇ 裹 石 灰 水 覆 蓋 實 驗 ▇
[ 募集火伴 ! 情投意合者 即刻獻身 ]
F O R E S T . K I T C H E N ' S . L O V E R
[ e a s y . f o r . h a n d - m a d e . f o r e s t . k i t c h e n ]
v o l u n t e e r se x p e r i m e n t
▲
月前 , 村人們潛近森林
修伐著已帶厚度的老竹子
作用於森林食堂之屋頂遮棚架
製作十字剖竹工具以分等
幾近乾燥後 , 以火烘烤
為求去山中濕氣
又擦拭工業用亞麻仁油塗於其表使其滲透
當一切就緒
亦覆蓋上溫室透光帆布與遮光網後
接著 , 細雨持續著 , 不間斷的濕氣
那時 , 我們感謝著天
給予充裕時間 , 讓我們架上頂棚結構
▲
連綿細雨後
加速著竹片與黴菌彼此交合
溫度和濕氣已達成菌類生存的環境
這是村人們必要的課題
我們將持續以實驗精神 , 探索著古人工法
離海太遠的虎山 , 難以運送竹片們浸泡海水
這次我們想試試
以石灰水塗抹於竹片
透過鹼的覆著 , 也許能避開菌種們嗎 ?
延 期 地
第一號 拾石記話
延 伸 出
{ 石灰水覆蓋實驗 }
想來的 , 還是 來吧 !
我 們 都 在
∞
2 0 1 5 ╲ 5 / 1 0
▇ 小 書 和 小 電 影 的 分 享 ▇
[ 敬 邀 : 親近土地的人們 ]
▇ 觀 O P E N J A M 音 ▇
[ 實 驗 音 身 觸 ]
白 晝
r o u n d 4
╮╭
◖ ≣ ◗
◖ ≣ ◗
F R E E
9 : 0 0
guidance : villagers' experiment in our land
導覽 : 村人們的 在地實驗
1 0 : 0 0 - 1 2 : 0 0
ahactacnr book ╱ slavnoye film
阿納絲塔夏 小書 ╱ 斯拉夫諾耶 紀錄片
1 2 : 0 0 - 1 4 : 0 0
seek deliciousness near neighborhood or share our food
鄰里的蔬食探索 或 共食
1 4 : 0 0 - 18 : 0 0
experiment our body with music
音身實驗
最後
我們為土地和這一天 以及未來
作一個小小的甜儀式
▲ 謝謝萬物們 都在一起 ▲
{ i n v i t e }
▲
親愛的手心手背
透過阿納絲塔夏與米格烈
我們愈了解與土地相依的驚喜
那棵鳴響雪松正傳遞著
述說宇宙之愛
此刻
我們將前行那遙遠的西伯利亞森林
俄國的人們透過小書
依循著心的指引
群聚村落
Stefan Wolf 和 Vana
將為我們分享紀錄
看見遙遠彼村的生活探索
甜 要
的 黏
像 在
母 一
親 塊
大 一
地 起
的 吃泥 野
土 菜
們 了
, ,▲
美好臨來
村人們趁火 OPEN JAM
可以帶 樂器 / 好菜 一起分享
觀照自身 ☼ 觀照朋友 ☼ 觀照環境
d e a r h e a r t i l y m e a t
please come to share with us your love / music / conscious and food
feel your mind ☼ care your friends ☼ regard for our earth
◬
隨
喜
┇
┇
┇
┇
┇
【 ☩ 】
現場備有小書和電影片
妳 / 你可以支持這個分享計劃
或 帶他們回家分享給愛人們
Scene , prepared books and dvd
you can support the share project or
you can Bring them , share with your lover
clean up our environment together
hug hug say ☾ goodbye
協助彼此 清理環境
抱抱互道 : 美好晚安
[ F I N D O U T C O N N E C T W E B ]
☯
2 0 1 5 ╲ 4 / 2 5
陸
1 4 : 0 0 - 2 2 : 0 0
▇ 拆 蛋 大 遊 行 ▇
[ 捍衛土地正義 即刻獻身 ]
i n v i t e
▲
{ 地點 }
光復南路上 / 忠孝東路往市民大道方向
{ 形式 }
拆蛋大遊行 ● 下午 1 點 集合 / 2 點 開始遊行
護樹周年晚會 ● 4 點回到光復南路 進行音樂表演及公民演 講
文資夜市 ● 全臺所有文化資產 、土地 、環境議題,了解更多消逝中的歷史{ 訴求 }
原地保留光復南路、忠孝東路共 3 3 棵路樹
臺北市政府立即與遠雄終止大巨蛋契約
拆除臺北大巨蛋,規劃一座市民共享的松菸森林公園{ 理念 }
建立臺北市的政治新風氣,全面檢討政府 B O T 案件的層層問題,
不再以財團利益為優先,告別「將錯就錯」的陋習, 以人民為己,
改正一切錯誤的政策、建設、制度,從「拆巨 蛋,要公園」開始,
讓臺灣成為一個真正「以民為本」的民主國家。
╮╭
◖ ≣ ◗
◖ ≣ ◗
{ 城 市 的 未 來 我 們 自 己 決 定 }
如果有一個機會,讓所有人民一起決定城市的未來,
你願意 加入嗎?
2 0 1 4 年 4 月 2 3 日午夜,那晚雨很大,
臺北市最繁忙的忠孝東路和光復南路上,
幾個穿著雨衣的黃色人影在街上來 回奔跑,
應該安靜的夜晚,
被陣陣怪手敲碎水泥、震碎路面 、推倒路樹的聲響吵醒,
伴隨著機具噪音的,還有幾位市民的無力吶喊。
「你們違法你們知道嗎!?」
「這些樹在這邊 5 0 年了!為什麼要把它挖走!」
「沒有公文!就來砍樹!」
臺北大巨蛋周邊的樹群,一年前因臺北大巨蛋的工程而遭受 粗暴移植、違法施工的死亡命運,
幸而當時有數名熱心的民眾及上百位有正義感的青年前來聲援,
一同守住了剩下的三 十三株老樹,展開名為「松菸護樹」的街頭抗爭。
2 0 1 5 年 4 月 2 5 日,松菸護樹已屆滿一年,在街頭的這 段日子,不論晴雨,志工都駐守在光復南路的帳篷。
3 6 5 天可以很長,也能很短。
3 6 5 天,為了一排路樹或許算長 ,
然,若是為了一座八十年歷史的森林,則不算太久,
因為 有些人,已經戰鬥了八年。
當所有人都在問,為什麼一場護樹運動,最後的訴求演變成 「拆巨蛋」時,
我們必須捫心自問,
什麼時候臺灣社會才能 改變「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陋習?
解決問題表象永遠無法解決問題本身,
當所有資料都顯示,問題不單只在老樹, 而在大巨蛋時,
我們能只高喊「松菸老樹,原地保留」而不顧真正嚴重的弊端嗎?
我們不能。
當每一根指頭都指向大巨蛋,我們無法閉上雙眼,假裝問題 出在樹身上;
環境問題永遠不會只是環境問題,更多時候是正義無法被伸張。
這是一場拆蛋遊行,也是一場護樹活動,我們要宣示的是捍衛環境正義的決心,
要告別的是「將錯就錯」的思想,
要改變的是政府一再漠視人民利益的習慣,
要迎接的是人民真正 知道自己能夠影響一座城市的發展。
每一件弊案,每一個不當 B O T 開發,每一座海灘被圈,每 一間房屋被拆,每一名士兵枉死,每一位勞工領不到薪水,
每一棟古蹟自燃,每一棵樹倒下,
都是你我的問題。
我們的無感,養大了財團的胃口,
造就了無數生態破壞、人權迫害 、土地迫遷、文化資產消逝,
因為我們從不站出來。
最簡單的往往最難,拆巨蛋種回一座森林公園或許很難,但最難的不是拆除作業或是移植技術,而是你如何踏出第一步 。
當所有人相信辦得到時,人們能真的辦到。
4 月 2 5 日,請和我們一起站出來,告訴全臺灣所有貪婪的財團和傲慢的政府,我們不要危險大弊蛋,我們要一座給未來世代 孩子的森林。
∞
2 0 1 5 ╲ 3 / 2 5 三水曜日
▇ 觀 O P E N J A M 音 ▇
[ 實 驗 音 身 觸 ]
r o u n d 3
F R E E
i n v i t e
▲
親愛的手心手背
可以帶 樂器 / 好菜 / 好酒 一起分享
觀照自身 ☼ 觀照朋友 ☼ 觀照環境
{ 為實踐自然作息 , 請尊重村內打烊時刻 }d e a r h e a r t i l y m e a t
please come to share with us your love / music / conscious and food
feel your mind ☼ care your friends ☼ regard for our earth
{ for following the natural life system , please notice our village's close time }
1 6 : 0 0 - 2 2 : 0 0
experiment our body with music
音身實驗
2 3 : 0 0
clean up our environment together
協助彼此清理環境
2 3 : 3 0
hug hug say ☾ goodbye
抱抱互道 晚安
☯
2 0 1 5 ╲ 2 / 1 8 - 3 / 2
▇ 村 人 春 遊 週 ▇
[ 婉 謝 訪 客 ]
r e s t t i m e
c l o s e d t o v i s i t o r s
▲
獻 上 小 情 書
言身寸
言身寸
G R A T I T U D E
一年 , 我們聚集著 ,
在這塊土地勞動著臀瓣 ,
謝謝你 這時日的相伴 ,
我們一直被愛著照顧著 , 每個片刻
{ 木 目 實 驗 室 }
從那穿戴掌紋的黏土牆上遇見彼此
從每個手心長出來
謝謝生靈們以及愛人朋友家人們
謝謝支持土地的微遠文化藝術基金會
謝謝每個片刻和宇宙無限的愛
獻上最美好的祝福
T H A N K S F O R E V E R Y T H I N G
∞
2 0 1 5 ╲ 1 / 8 - 2 0 1 5 2 / 14
造 屋 人 ▲ 地 六 發
▇ 實驗室 募集夥伴 ! 情投意合者 即刻獻身 ▇竹生土生石生屋 實驗室 強力募集男男女女造屋人
公社狀態日出而作日落息 作伙吃飽作伙睏
無須經驗 誠意至上
造屋計畫是關於一間實驗室的建造
透過想像與實踐 利用過去已荒廢的基礎
我們試著用各種城市的廢棄回收物 再造土屋探索過程 以分享的心
讓參與造屋的夥伴們一起學習 彼此成長
實驗室 : 各種可能 / 村人農事休息所
有意願的造屋人可以寫信提出申請
工事中會包含各類有趣的自然事件 : 學習包括食物花園的製作 / 環保酵素 x 可食用酵素 / 雨水回收系統 . . . .
全程皆以夥伴狀態 / 無領導者和無社會中所謂的老闆每位參與者 採自動自發的有機狀態
全程謝絕任何貨幣交易
我們嘗試著另一種方式探索生命的可能邀請你妳泥 / 一起為土地盡一份心力
Q & A i n v a l u e 摯親愛造屋人 ( 文 )
∞
2 0 1 4 ╲ 1 2 / 3 1 - 2 0 1 5 ╲ 1 / 8
▇ 村人休息出遊週 ▇
r e s t t i m e
[ 婉 謝 訪 客 ]
c l o s e d t o v i s i t o r s
☯
2 0 1 4 ╲ 1 2 / 2 8 ㊐
觀 OPEN JAM 音
▇ 實驗音身觸 ▇round 2
F R E E
可以帶 樂器 / 好菜 / 好酒 一起分享
觀照自身 ☼ 觀照朋友 ☼ 觀照環境
{ 為實踐自然作息請尊重村內打烊時刻 }
17 : 00 - 22 : 00 音身實驗
22 : 30 協助彼此清理環境23 : 00 抱抱互道 ☾ 晚安
☯
2 0 1 4 ╲ 1 0 / 1 5 - 2 0 1 5 ╲ 1 / 3 0 日
造 屋 人 ▲ 地 五 發
▇ 實驗室 募集夥伴 ! 情投意合者 即刻獻身 ▇竹生土生石生屋 實驗室 強力募集男男女女造屋人
公社狀態日出而作日落息 作伙吃飽作伙睏
無須經驗 誠意至上
∞
2014 ╲ 11 / 19 ㊐
觀 OPEN JAM 音
▇ 實驗音身觸 ▇round 1
F R E E
可以帶 樂器 / 好菜 / 好酒 一起分享
觀照自身 ☼ 觀照朋友 ☼ 觀照環境
{ 為實踐自然作息請尊重村內打烊時刻 }10 : 00 - 17 : 00 造屋實驗
17 : 00 - 22 : 00 音身實驗
22 : 30 協助彼此清理環境23 : 00 抱抱互道 ☾ 晚安
☯
2014 十月十日 透早十點 到 半眠
▇ 請帶筷子盤子家常菜或帳篷或樂器 ▇
墳墓派對 是一個記號
慶祝我們每個人的 呼息
慶祝另一根肋骨的存在
♫ ♩ ♪
2014 ╲ 5 / 5 - 7 / 3 日
{ 造 屋 人 ▲ 地 三 發 }
▇ 實驗室 募集夥伴 ! 情投意合者 即刻獻身 ▇場景 : 高樓大廈
一個月亮裏有一群酒瓶
人們吃吃喝喝圍著一群圓桌
茶餘飯飽留下盤盤菜餚
村人們晾身一旁虎視眈眈
拎著滿載發亮體前進山林
酒瓶牆預備發生
募集夥伴 ! 情投意合者即可現身
無國界 / 無年齡限制 / 無須經驗
以公社狀態日出而作日落息
誠摯地邀請您一起見証這神聖光體
∞
2014 ╲ 7 / 15 - 9 / 3 日
{ 造 屋 人 ▲ 地 四 發 }
▇ 實驗室 募集夥伴 ! 情投意合者 即刻獻身 ▇
場景 : 城市 / 人行道地磚
人們每日移動著
年裏的都市更新計劃
再再遺留下這群人行地磚
城 遺失了愛護生靈的裸土
某天村人的城市移走
發現這群堅固厚實固狀物
在慌忙車陣旁幽靜一角
它在實驗室是發光石體
而堅實將成為彼此的避難所
這些日子邀請 你 / 妳 / 泥
一起在眼底發光
∞
2014 ╲ 4 / 1 - 4 / 20 日
{ 造 屋 人 ▲ 地 二 發 }
▇ 實驗室 募集夥伴 ! 情投意合者 即刻獻身 ▇
場景 : 城市 / 水泥試體壓力試驗所
經過不斷毀壞重組的城市 , 殘留下破碎或完整的測試體
那怕它白晝吸收著太陽神溫度 , 夜晚又傳導這神聖能量至主體內部
不復返的記憶融進一串串完好屋舍 , 這群大量複製品成為戰敗廢棄物
村人慎重挑選著種種可能 , 倚著不製造謹回收的心意
混上回收灰黏土將形成一道道紮實圈牆
它 正在進行反芻行動 一起來代謝 吧
2 0 1 4 ╲ 4 / 1 - 4 / 2 0
{ 造 屋 人 ▲ 地 一 發 }▇ 實驗室 募集夥伴 ! 情投意合者 即刻獻身 ▇
場景 : 村內 / 實驗室舊址為賭場
製作山牆引水道
村人要作擋土牆
置入內外通透的管子
那些有的沒的不能上垃圾車的硬塊
男男女女們請一起來砌牆
∞
j o i n u s
參 與 計 劃 / 分享 / 了 解
P a r t i c i p a t e
l o v e a n d s h a r e / f i n d o u t
c o n n e c t